
赵西贝,博士,现任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入选第十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计划,获得《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年度优秀作者,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知网高被引论文、高被引作者等。
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获得第九届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创新杯大赛二等奖,第一届新能源与储能协同发展创新大赛二等奖,第三届高校电气电子工程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第七届“中国中车”杯中国大学生可再生能源作品竞赛一等奖。
主要研究方向为直流电网的运行与保护装备、新能源基地汇集外送方案、高压直挂储能系统的控制与装备等。
直流电网是可再生能源广域外送的重要途径,但是直流故障清除是直流电网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本人长期聚焦于直流电网保护装备的研发,致力于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指导价值。主要贡献如下:提出了直流电网故障清除原理的方法学分类,以“源侧-网侧”和“降压-增阻”思路来指导未来的装备研究;提出多型直流故障保护装备的拓扑原理,为降低工程成本提供了有益思路;提出了直流保护装备的时空配合原则,包含单端信息原则、越限限流原则、就近限流原则;在空间配合方面提出了耐压利用原则和残压支撑原则,分别针对网侧、源侧限流场景,改善了限流效果。
在西北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或藏东南等地开发新能源基地、在东南地区开发海上风电基地是国家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将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重要支撑。新能源基地普遍面临并网点系统强度弱、交流汇集范围广等问题,采用具有交流构网能力的柔性直流将新能源汇集送出已经成为共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域新能源基地经柔直汇集外送的换流站布置原则,提出了低成本的换流站拓扑结构,研究了多种送端电网故障下的新能源和柔性直流联合故障穿越策略。
储能是新型电力系统发展的新兴路径,通过能量的时空平移可以有效缓解新能源带来的随机性和波动性问题。当前储能主要分为三条技术路线,低压交流多机并联、高压交流直挂和高压直流直挂。其中高压直流直挂路线在电池寿命、系统容量、单位成本上均具有优势,是电网级储能的下一代发展方向。研究提出了高压直挂构网型储能的配置原则、系统惯量支撑方案、高压直挂储能和柔性直流线路的集成方案,有望显著降低储能系统的投资成本。
学生培养方面,形成了体系化的人才阶梯培养路径,实验室软硬件研究均追求实事求是,研究真问题,遵循手把手具体指导-合作研究-学生独立探索的培养流程,指导研究生8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
招生信息:每年招收3-4名全日制硕士,同时接收士兵计划、少干计划等形式的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将集中于直流电网、新能源和储能领域。
联系方式:xibeizhao@ncepu.edu.cn